誠實面對歷史,推動轉型正義
8月1日,對於原住民族而言,是最重要的日子。
「原住民族日」 ,蔡英文 Tsai Ing-wen總統代表政府,向原住民族表達最深的歉意。今天我們也舉行「轉型正義、面對歷史」桃原新政記者會。我們規劃興建「大豹社抗日紀念碑」及「樂信‧瓦旦紀念館」,也規劃卡拉社部落族人優先適用社會住宅方案,實現居住正義。
我就讀台灣大學時,「高山青」運動剛好起步。1983年起,一些原住民籍的大學生訴求正名、還我土地與打破吳鳳神話。後來,我參與「野百合學運」,學生們決定以原住民圖騰野百合,作為該次學生運動的象徵。因為有這樣的時空背景,對於原住民族所承受的苦難、不公平與歧視,我都感同身受。擔任市長以來,我全力推動原民新政,實踐轉型正義。
桃園市在原住民族的政策上,走在全台灣的前端,包括:回復傳統姓名單一窗口、尋根之旅、返鄉參加歲時祭儀交通補助、辦理原住民族歲時祭儀、一區一原住民族集會所、資訊設備補助、清寒、優秀學生獎學金及特殊傑出人才獎勵補助、課後族語班、原住民族團體意外險、原住民保留地登記、原鄉地區簡易自來水系統建置、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措施、桃園市原住民族紀錄片、中低收入戶原住民租屋補助等。
在「還我土地」方面,桃園市的原住民族保留地,共有1萬2,050公頃,只要有五年耕作的事實,可以合法取得土地所有權,目前已經完成36%,同時如果是原住民正名,土地權狀也可以免費換發。
我在市議會也公開宣布,市政府依據《原住民族基本法》,將制定《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自治條例》,未來也將成立「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」。
「桃原新政」是我們的第一步。過去原住民族承擔了太多的不公平境遇,未來我們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。我相信,誠實的面對歷史,共同認識這塊土地、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,一起為推動轉型正義而努力。